welcome百姓彩票

當前位置: welcome百姓彩票>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一線調查丨居家與社區養老融合,各地有哪些經驗?遇到哪些堵點?如何做好轉型?

來源:中健瑞祥  發布時間:2022-01-06 16:09 閱讀量:167

老有所養是民生要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十四五”規劃對此明確方向路徑、安排制度政策,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如今,居家、社區、機構作為養老服務的“三張床”正在融合發力,向實現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養老服務體系目標不斷邁進。在此過程中,收獲了哪些經驗?遇到了哪些堵點?如何做好轉型?圍繞這些熱點問題,人民網記者進行了調研,特別推出養老“三張床”系列報道。

“比傳統居家養老多了更加優質的服務,比機構養老又具有離家近、環境親、更經濟的優勢”。當前,社區養老已成為很多老年人的新選擇。特別是對于因各種原因不能去機構養老的空巢、高齡老人來說,社區支持體系尤為需要。

-01-

適老化升級,社區環境更舒心

“以前社區里雖然有老年活動室,可以打牌、看書,但沒人管理和組織活動,挺無聊的。”家住在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85歲的于大媽介紹,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在自家小區就能參加智能手機培訓班、上老年手工課、參加社區組織的健康講座和義診活動等。小區還進行適老化升級改造,在新開辟的鍛煉場地安裝健身設施。

圖片

圖為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富興堡街道富文社區醫養結合衛生服務站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老年居民比例較高的社區往往是老舊小區。這類小區一般存在房屋老化、未安裝電梯、缺乏養老服務、沒有物業管理等問題,老年人生活起居的便利性較差。


為更好地滿足社區養老服務需求,近年來,各地老舊小區改造力度不斷加大,在做好原有社區升級改造的同時,也在不斷優化新建小區的規劃配套,新建、改擴建、運營管理等都有了更具體的實施細則。如,設置電梯或無障礙坡道,規定養老服務中心建筑最低使用面積和護理型床位數等。

在廣州,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筑面積明確規定不低于1000平方米,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每處不低于200平方米,全市每個街道、社區、鎮、行政村設置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不少于1處;在浙江寧波,寧海縣黃壇鎮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盤活閑置學校等各類資源,改建成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健康食堂、慢病管理、康樂活動、上門探訪等各類多元服務。

此外,一些地方還在探索政府出資建設、社會組織提供服務的模式——一方面通過相關政策支持,解決場地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健康產業公司,解決場地裝修、設施配備、服務供給等運營需求,再按照有關政策為運營企業提供獎補資金。


可以預見,隨著社區養老服務的設施網絡越來越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將會更加多層次、多元化。

-02-

破解養老短板,醫養結合引“活水”


家住山西太原迎澤區的吳大爺患冠心病多年,行動不便。以前感到身體不適時,只能給子女打電話。去年,社區服務員丁曉敏在上門收集老年居民基礎信息時了解到吳大爺的困難,熱情地幫助他對接社區家庭醫生,定期上門巡診。如今,像吳大爺這樣有基礎疾病的老人,社區家庭醫生都會定期上門開展疾病康復和安全用藥指導工作。

醫養結合,是社區養老需著力解決的短板和弱項問題。近年來,各地陸續探索出很多有效模式,多渠道、多元化引來“活水”,通過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設全科診室、推出簽約家庭醫生服務等措施緩解社區缺資源、不專業的痛點。

而作為社區老年人家門口的“服務管家”,社區養老驛站因其能夠就近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社會交流等服務,而受到普遍歡迎。近年來,在“惠老”政策的大力推動下,社區養老驛站得以迅速發展。

圖片

一位老人在重慶渝北區仙桃街道空港佳園社區養老服務站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進行手指功能訓練。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住在北京市通州區華業東方玫瑰社區的65歲老人李玉梅,前一陣把腰扭了,出不了門。她給社區的荷鋤歸養老服務驛站打電話,僅僅幾分鐘,工作人員就推著輪椅上門了。

通過入戶巡視探訪,該驛站的運營者發現,社區里不少老人都存在骨科疾病。于是聘請了20多名骨科醫生,為老人提供中醫推拿、正骨等服務。

“雖然服務收費,但比起大醫院,我們離居民更近,也更方便,很受居民歡迎。”養老服務驛站的醫生程文強說。

針對一些患有疾病、生活難以自理的老人,現在,很多驛站推出了有償日間照料服務,子女上班期間,可將老人托管在養老驛站,由專業護理人員照料并提供餐食。

還有一些社區通過與專業生活服務商合作,滿足老人網上掛號、買藥等需求;建立“市級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家庭醫生”上下聯動機制,打通“15分鐘服務圈”;成立醫護康養站,為社區老人免費監測血糖、血壓,講解康養知識等。一系列貼心的健康服務,推進醫養結合實實在在落地。

-03-

“養老”變“享老” 還要邁很多“坎”

如今,社區養老服務越來越有態度、有溫度,收獲了很多老人的笑容。但是仍有很多社區養老機構存在運營困難、難以為續的情況。

記者走訪發現,在醫養方面,一些社區醫療服務站設施簡陋,只有簡單的醫務室,沒有固定的醫生專家坐診。醫療服務站主要提供“規定”藥品,體檢、康復、疾病預防等服務更無從談起。有的“醫養結合”服務,依然還停留在“宣傳欄”“大標語”階段。

“目前,社區經費主要來源于區政府、社區街道,這些補助是有限的,所以社區養老模式的發展還有一定困難。”一位社區醫療服務站相關負責人向人民網記者道出了其中的難言之隱。鑒于社區養老的公益性,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相對比較低,志愿者的積極性也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從人員數量和專業度上都很薄弱。

為了讓更多的社區養老中心實現可持續發展,解決“運而無盈”和單純依靠補貼的現狀,一些地方也在通過創新尋找解決之道。

如,一些養老機構通過“時間銀行”互助機制,激勵年輕人通過服務老人儲存積分,從而在日后年邁時以積分換取志愿者的服務,以此充分挖掘和組織社區內生的志愿服務人員隊伍。

圖片吉林省長春市“佐鄰佑舍”南湖托老中心,兩位老人正在下棋娛樂。近年來,長春市大力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建設,努力為老年人搭建生活、健康、文娛等服務平臺。新華社記者 張楠攝

在醫養服務的有效銜接方面,一些地方也在探索建立老年人信息庫,通過信息聯通、設施共享、人員對接等手段,將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區域養老和醫療資源整合起來,將巡視探訪、上門巡診等醫養服務有效銜接,提高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政策激勵對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亦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16年5月北京市印發《關于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意見》、啟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以來,截至目前,北京實際運營的驛站已達到千余家,基本實現城鄉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初現雛形。

在社區養老呈現出新氣象的同時,未來還有很多壁壘需要破除,還有很多“坎”要邁,唯有不斷通過創新合作、完善激勵機制,充分盤活、調動各類資源,才能讓服務的舒適度、普惠面、專業性可持續,真正地讓社區老人“養老”變“享老”。(來源:人民網。原文標題《引活水解難題 讓社區老人“養老”變“享老”》)







上一篇:總臺央視《東方時空》關注養老護理人才:誰在干?誰愿干?請誰干? 下一篇:2.6億老人如何養老?專家給出這些建議
友情鏈接
  • 集團總部
  • 資金支持
  • 規劃設計
  • 建設單位
  • 運營團隊
  • 醫院管理
  • 醫療科技
welcome百姓彩票

手機: 15515555731

電子郵箱: 15515555731@163.com

公司地址: 北京市通州區潞苑南大街甲560號B區107-A30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網站

網站二維碼

copyright?2022 中健瑞祥養老產業有限公司
welcome百姓彩票-企业百科 welcome百姓彩票-360百科 welcome百姓彩票-百度百科 welcome百姓彩票-企业百科 welcome百姓彩票-网易百科 快3大发-360百科 快三最新(中国)企业百科 东方快三-360百科 快三代理-搜狐百科 新快3(中国)企业百科